網路創業

兩年網路創業之旅

這一年來的反思紀錄


前言:讓紀錄成習慣

2021 年 3 月 31 日,進入了三月尾聲,一年已經過了三分之一。

兩年前的同個季節,這個網站正式成立,開啟了我的網路創業之路。很慶幸,一直到今日,我還走在這個道路上。

第一年,在生病的日子裡,我寫了一篇文章,闡述我第一年創業的心得;而今年,我也想來紀錄,把這一年來所有好的、壞的、啟發我的,全部都寫下來。

想把紀錄變成一種習慣,創造屬於我自己的足跡。

這篇記錄,早在 2020 年底,就已萌生想寫的念頭,但那一陣子所有意想不到的事情都陸續發生在了我身上,讓我一直找不到一刻能夠靜下來好好記錄。

今日,剛好有些空檔,就讓我順手紀錄一下吧。

(接下來的文字真的很多,主要是紀錄給未來的自己看的,如果你真的有興趣再往下看吧)

下定決心,發展社團

把時間軸推回去年三月份 (上篇內容的紀錄截止在二月),在我記憶中最有印象的,是我當時決定要把我的社團部落格DNA帶起來。

這個社團成立時間是在前年 8 月,但這期間是沒有認真經營的,可能就是偶爾發幾篇貼文,分享自己的文章,內容沒什麼主題性,也沒有特別企劃活動。

當時社團還是處於管理員要「自嗨」的階段,只要管理員一沒有出聲,社團就跟死城一樣,不會有人說話,非常冷清。

當時我就給自己訂下一個目標,我要讓社團變成會成員們會自主交流的地方。於是著手開始整頓社團的業務:

  • 重新定位:把社團重新定位在「部落格」,讓社團交流內容專注在部落格的經營;也把原本的社團名稱「部落格與 SEO 分享交流區」改成「部落格 DNA」,讓社團更有品牌性,而非單純的廣告社團。
  • 清理幽靈:前期為了提升社團人數,入社審核很鬆,只要有回答問題,基本上都可以加入,也就導致很多廣告帳號來洗版,或是加了很多沒有在互動的幽靈人口。所以社團進行了第一次的大掃除,一口氣清掉了 100 多人 (當時人數才 500 人左右)。
  • 提升門檻:思考到「一個對的人,比十個不對的人來得更有效益」,所以決定把社團的入社門檻調高,只讓真正「有網站」的經營者加入。不再追求社團人數,而是著重在找到「對」的夥伴。

接下來,勢必還是要由管理員發起活動,才能把互動帶起來。於是我跟另外一位管理員 – 妮娜,共同討論了不同的活動企劃:

  • 勇者問答:我們發現社團中大部分還是新手居多,所以就開設了這個活動,讓社員可以匿名問答,由我們篩選後貼出來徵求大家的回覆,同時我們也會分享自己對於這問題的想法。這項活動大概持續了三個多月就停止了,因為發現新手大多時候可能是連自己方向都不清楚,問得問題都很廣,比較難回覆。
  • 目標計畫:由我們帶頭,讓社員把每個月的目標貼出來,並在下個月時回報與檢討。甚至開了一個群組,每日回報,激勵大家向前進。但這個活動持續不到兩個月就停止了,主要是因為發現造成了反效果,不但沒有激勵到大家,反而因為回報者的積極,讓大部分人感受到壓力。
  • 週更計畫:為了帶起大家的互動,管理員也規定彼此每週固定時間在社團分享文章。這個企劃算是進行最久的,持續產出了八個多月,最後是因為社團人事異動,以及方向變化,才停止的。

當然,以上舉的都是比較大的更動,期間我們也做了一些比較細微的調整,持續優化。

到今日,社團人數已破千,且大家變得會自主互動 (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有點安靜),算是有達到當時我給自己訂的目標。

我覺得經營社團就跟創業一樣,你要先對於社團有個「願景」,在追求此願景時,勢必會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此時就必須去思考、去嘗試,一一克服。

同時你也必須去顧及你的管理員夥伴 (你的員工),在每次討論時要能達到共識,心情面也得照顧到;對於社員們 (你的客戶) 需要夠了解,知道他們的需求,並提出新的企劃 (產品) 或進行修正優化,讓大家願意接受。

每個部分對於自己都是考驗,也讓我在這期間學會了很多。現在的我,不後悔當初開了這個社團,反而想感謝我當時願意創立這個社團。

開課熱潮,跟風籌備

2020 年 3 月時,新冠肺炎爆發,成為了全球性的大災難,對於各產業更是大大地衝擊。

唯獨有個產業,卻在這波疫情中持續成長,也就是所有與「網路」相關的產業,其中包含了「線上教育產業」。

大概在四五月時,大量的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推出,那些原本開設實體課程的講師,漸漸轉移到網路上,更有風聲聽到很多網紅、KOL 都想要出來自己開課。

當時,我的朋友圈中,大家都躍躍欲試想要趁這波趨勢趕快開個課程。不得不承認,在當時的風氣之下,我也被影響了,想要來開一門屬於我自己的課程。

我停止了網站文章撰寫,開始認真籌備線上課程。我準備好了課程大綱、找好了課程影片剪輯師,更開始曝光自己做行銷,蒐集潛在客戶的名單。

但我是一個比較常會自我省思的人,有天我就問自己:「你開這個課程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嗎?」那一天,我思考了這個問題一整夜。

經過一夜,我明白到自己並非真正想要開設一門課程,而是因為身旁朋友的鼓吹,加上當時剛畢業沒什麼錢,想要靠課程來賺一筆,這並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我認為做很多事情都需要靠「內在動機」,當你真正想要做一件事時,你會義無反顧去做;但如果今天是受到「外在動機」影響,你會遲疑、猶豫,也許你最後還是能把這件事做好,但你不會快樂。

有時候內在快樂,比外在成就還重要。

經過這件事,我知道自己並還沒有準備好,於是我把所有課程的業務放下了。

但我心裡知道,這不是放棄,而是我想要更充實自己,等到我真的覺得自己準備好,有當好一位老師的內在動機後,再來開課。

無緣無故,酸民抨擊

時間軸來到年中,發生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大概是我網路創業路上第一次遇到的大挫折:我被酸民針對性攻擊了。

在那之前,我看到一些網紅被攻擊的新聞,我都覺得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應該是還好。當時都認為自己算是一個看蠻開的人,對於這種事情應該很坦然。

但實際的攻擊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說真的要不在意都很難。就連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已經過了半年多,我還是覺得心有餘悸,甚至有考慮要不要把這個內容記錄下來。

思考了一下,我還是決定要記錄下來,畢竟雖然是負面的,但對我來說也算是一個里程碑。

但因為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有點長,再加上我有點不太想再去回憶那段時光,所以想知道的人可以去看我之前寫過的遇到酸民怎麼辦,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在說明這件事。

我只紀錄一下我覺得這件事帶給我「正向」思維 (非雞湯):

  • 視野拉廣才能看懂整個「局」:建立事業就是一場遊戲,你需要先看懂遊戲規則,才能幫助你生存下去。一場遊戲就是一個局,當局者總是迷,若無全面性思維,是很有可能觸犯到他人的,哪天被幹掉都不知道。需要把自己的視角拉高,思考角度會較廣,盲點才有機會突破,也才更有機會贏得這場遊戲。
  • 專業需要依靠時間去醞釀發酵:「你比別人多懂一些,你就是專家。」這句話我認為不全然對,因為「專家」真正厲害的不只是他的專業,而是他對於他專業的執著,即便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仍願意在他的領域持續專研,希望能讓此領域有所突破,這種人我認為才是專家,而非只是行銷上的頭銜包裝。
  • 不要從他人耳中去認識一個人:人總是愛從其他人耳中去認識一個人,但往往從別人口中形容出來的,都還是會帶有些主觀意識,更不用說如果那個人對於你是有惡意的。我現在認識人,除非在現實中親自跟他相處過,不然我不會因為聽了誰講他的事,斷然為他下定論。
  • 更珍惜那些願意相信自己的人:「唯有落魄時,才能看清楚身旁的人。」那些在自己陷入低潮時,仍然相信你,願意陪你聊聊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錢」能量化,但「情」卻很難量化,一個人願意付諸其情,是難人可貴的,要銘記於心並好好珍惜。

了解不足,深度進修

酸民事件後,我覺得自己有跳脫出了原本的框架,也比較明白自己現階段的不足之處。

理論上,事業都可以選擇衝很快,但如果地基沒有打穩,受到打擊時,很容易站不住腳。所以我選擇緩下腳步,花些時間充實自己的內涵,再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實務上,我停下了所有內容的撰寫,包含網站、郵件,轉向把每天的排程改成「學習」。

我花了一些時間,研究哪些是對我現階段有幫助的資源,包含書籍、課程,接著基本上就是不管價錢,全部買來學習。

那段時間,我每天早上起來就看書看到中午,吃完午餐開始上課,一路上到晚上,睡前再閱讀書籍的幾個章節,日復一日。

我專注學習,把原本的「輸出」狀態,全部改為「輸入」。唯一還有的輸出只有社團每週二的貼文。

我很想分享學習後的結果,但這種東西實在很難有即時的成果證明,最多我只能說我在創作上有更多的思路,至於對於事業,還是要把時間軸拉長看才知道。

但無論如何,我都認為「投資自我」會是一項不會虧本的投資。

揮別過去,文章刪減

我覺得人有時候要成長了,才能看見自己的盲點。

那陣子我邊學習邊思考,為什麼感覺自己的事業成長速度似乎趨緩了,但實際上我花的時間並沒有變少,付出的努力程度也沒有減少。

左思右想,我看出了自己的四個大問題:

  • 局限於框架之中:有點跟我前面提到的「局」的概念相似,就是因為知道的太少,所以把自己困在小框架之中。以網站來舉例,其實會有千百種的商業模式,我卻一直把自己局限在其中的幾種,也就導致發展性受限。
  • 定位並不夠明確:了解全局的概念後,就會去思考自己目前的定位。思考後發現,我對於自己的定位超不明確的,我到底是一位部落客?一位創作者?一位產品推廣者?還是網路創業家?我對於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每有明確的目標與事業佈局,很容易什麼事情都去做,導致最後什麼都沒做好。
  • 品牌並不夠聚焦:在清楚定位自己想要利用網站來建立個人品牌後,開始會去檢視自己的內容佈局,此時才發現自己的內容是亂的,幾乎什麼都寫,沒有一個「主軸」,無法讓別人把某個領域與你做連結。
  • 漏斗無最終轉換:後來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我想要建立個人品牌,成功吸引了流量,但卻沒有一項產品能夠轉換,這樣會導致我做的是「慈善事業」,一直在免費提供別人內容,而沒有現實層面的回饋 (畢竟還是得過活)。

其實這些問題是一環牽一環的,因為先發現了前面的問題,才產生了後面的問題。

所以我做了一個決定,在我明白自己的事業目標後,我開始大規模刪除我網站之前所寫的文章,決定重新來過,這次我要走上對的道路。

我刪除了約 50 篇的文章,把跟我現階段目標無相關的內容都刪除掉,並根據我的品牌願景,重新規劃了網站的藍圖。

若硬要說,我覺得前一年都是在學習與試錯,從此時此刻開始,才真正開始了自己的網路事業。

個人服務,正式上線

承襲前面所說,我有發現自己的事業並沒有一項個人產品能夠轉換。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是做聯盟行銷起家的,也就導致我過去會是以推廣他人產品為主。

但我清楚明白自己並不想只是推廣他人產品,這也跟我「不聽話」的個性相違背,替他人推廣產品多少還是得遵從對方的規定,顯得格外不自在。

於是我開始思考,我自己有什麼價值?能夠提供怎麼樣的產品?也有重新思考過「線上課程」,但我內心還是沒有很大的動機想要去做課程,所以就排除了此選項。

後來我發現到,我很愛做一件事,就是幫人解決問題。再加上,其實平時就有非常多人會來私訊我問問題。我想,如果我把這變成一種商業模式,也許可行。

我開始去學習怎麼樣提供諮詢與顧問服務,買了相關的課程來看,也寫信去請教前輩。

一個月後,我的「個人服務」就推出了。

不過推出後並沒有做大規模的行銷,只單純利用網站的自然流量以及內容漏斗在做行銷曝光而已。因為覺得行銷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服務本質上是否有效益。

我想要先專注帶好現有的客戶,幫助他們真正達到成效,再進行大規模的宣傳。(不過其實目前默默做,也已經服務上百位客戶了 XD)

環島之旅,淨化心靈

到這邊,時間已經來到了 11 月,接近 2020 尾聲了。

有天靜下來想了一下,覺得自己雖然身為一位自由工作者,但卻是比一般上班族更不自由,因為我幾乎是從早上起床睜眼到晚上闔眼,都在思考著自己的網路事業。

再加上前段時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事,其實內心一直感覺有塊石頭,無法完全放鬆下來。

所以當下我就做了一個很不像我會做的決定:獨自一人去環島。

之所以說這個決定很不像我,是因為我其實是一位沒什麼旅遊經驗,對於旅遊也不太憧憬的人。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應該也算是一種跨出舒適圈。

這趟旅程為期一週,從北台灣出發,逆時鐘環島,沿途搭乘高鐵、台鐵、公車、共享機車、共享單車,靠著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完成這趟旅程。

此旅程最大的目的,是讓自己完全放鬆,把工作的事情全部放一旁,全心全意地投入自然景觀的欣賞、人文薈萃的體驗,更多的是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詳細的行程就不一一紀錄了,有些細節也記不清了,只記得這趟旅程真的見了許多朋友,有大學時期的好友、學弟妹,也有開始經營網路事業後認識的夥伴,許多都是初次見面。

說真的,這趟旅程後,我才真正知道自己確實是一位工作狂。即便原本預定是要讓自己放鬆,不管工作的事,但我第一天就破功,在飯店房間還是參加了一場線上讀書會。

也因為邊走都會邊觀察,讓我有了很多想法,會忍不住想要用文字紀錄下來,像是當時就有在社團發佈一篇文章:什麼是專業?我在環島途中得到的啟發,也得到了許多迴響 (有感觸寫出來的文字真的會不同凡響)。

小小體悟與新的目標

即便這趟旅程到最後,實質上並非「放鬆之旅」,但我仍覺得它帶給我的是有意義的,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數位遊牧民族」的工作型態。

我還記得當初有位見面的朋友跟我說的一段話,讓我記憶很深刻,他說:「其實蠻羨慕你的,你已經達到了許多人想要卻達不到的人生型態,你是直接跳過了財務自由,你讓你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達到了人生自由。」

聽完後,我思考了一番,不太敢說自己多有厲害,只覺得能有這樣的成果,是因為打從一開始,我追求的就是我的人生,而非金錢。

我也是出社會才發現,蠻多人都在汲汲營營地追求「財務自由」,甚至有許多行銷手法會把「財務自由」當作一項誘因。

但事實上,我認為財務自由是一個概念上的名詞,真正達到財務自由之後,然後呢?總不可能財務自由後就整天攤在那邊而已,那樣多無趣。

如果說,財務自由的後面是「人生自由」,那為何一定要先財務自由,才能夠達到人生自由呢?

也許今天你的夢想,是需要由穩定的金流扶持,那先追求財務自由是正常;但事實上,很多人的夢想,不見得一定需要達到「財務自由」才能去追求。

甚至我覺得,很多人夢想,是被「教」出來的,是因為看到別人的外在、看到別人能那樣做,感覺好像很棒、很羨慕,就把它列為自己的夢想清單之一。

而並沒有向內去思考,自己內心所真正渴望的,究竟是什麼?

所以在這趟環島旅程後,我也給自己訂了新的人生目標,我不想追求外在的金錢,我想要成為一位「在精神方面富足的人」,唯有內心世界豐盛了,才有能力去幫助我想幫助的人。

在那之前,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首次舉辦,社團聚會

從當時社團改革到此時,社團的風氣確實有被帶起來,互動也都蠻熱烈的,甚至開始會有夥伴敲碗說想要有實體聚會。

這就讓我萌生了辦場社團聚會的想法,但事實上,我從來沒主辦過活動,就連在學生時期,我也是很孤僻的那種,學生會、系學會等等的都完全沒有參與。

辦場聚會對我來說是有難度的,但正因為有難度,讓我更想要挑戰。於是我跟另外一位管理員夥伴,開始討論籌辦聚會的事情。

當時的流程大致上是:統計人數、找尋場地、收取費用、規劃活動、飲食準備、行前通知、當日場佈、活動進行、結束場復。

整個活動還發生蠻多事情的,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分為幾個段落來紀錄。

第一次的場地危機

在最剛開始要統計人數的時候,我的預期是大概有 10 幾個人來就不錯了,我們可以找家餐廳坐下來聊聊天這樣。結果沒想到過了一個晚上,報名人數就直接噴到了 50 人。

當時我還趕快找了我的夥伴討論應對方案,必須要找到一個能夠容納 50 人的大空間,但場地費又要有所拿捏,盡量幫大家節省費用 (畢竟這次活動的目的不是收益)。

我們陸續找了很多場地,網路上的,實際的都有看。後來找到一個還不錯的酒吧,小小的很溫馨,很適合我們想要營造的氣氛,所以確定價格沒問題,就直接付訂金了,也向大家公布了場地的地址。

結果就在活動舉辦前的一星期,廠商突然傳訊息過來跟我說,因為他們想要接商案,所以原本我們預定的時間會卡到,問我們可不可以換時間,不然就是退我們訂金,請我們去改租其他地方。

當下真的既是傻眼又是無奈,基本上時間是投票出來的,比較難更改,所以我們後來選擇摸摸鼻子拿回訂金,再趕快去找下一個場地。

所幸後來,有找到一個空間適當,價格可以接受,租借方服務態度也非常好的場地。於是就重新下訂,並再次通知大家地點更換。

預算有限下尋找餐飲

場地有了,接著迎來的是另個問題是「餐飲」,其實我跟另位夥伴原本是預計就索性不要餐飲,反正當天場地會有飲水機可以裝水。

但後來又覺得辦個聚會沒有餐飲,好像又顯得有點小氣;隨便找個餐飲來放,又換顯得沒誠意。但如果這部分真的要開下去,那將會多出蠻大一筆的。

於是我左思右想,思考看看有沒有可以價錢可彈性,但東西又不會太差的方式。

就在某個周末下午,我看見我媽媽正在例行性做她的烘焙,我突然靈機一動,問我媽媽:「媽,如果要你做大約 50 人份的甜點,你可以嗎?」

她聽完後有點猶豫,因為她平時都是做給我們自家人吃,很少做給外面的人,更少把自己的東西商業化。但我知道她的東西真的非常好,都是真材實料,口感也非常好,不讓大家知道實在太可惜了。

剛好那陣子,我也有跟她在討論幫她經營甜點自媒體的想法,她也蠻有興趣的。於是我就利用可以幫她曝光做行銷這點,成功說服了她。(其實也不能說說服啦,她原本就很樂意分享自己的成品)

有跟她稍微講了一下我們的預算,她說:「矮油,夠啦,外面賣甜點的都是暴利,我直接成本價幫你們做。」於是餐飲的部份就順利解決了。

她當天真的如期做了三個蛋糕,還有各式不同的甜點,再加上包裝什麼的都是專業級別。

附上一張蛋糕與部分甜點剛出爐的模樣:

部落格DNA 2020年末聚會蛋糕與甜點

當日活動的內容策畫

對於一個完全沒有辦過活動的人而言,聽到要策畫活動內容,真的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不過後來想想,活動策畫其實跟行銷差不多,要讓參與者(受眾)滿意,那麼就得先了解他們的「需求」,再去提供相對應的資源。

剛好當初在填寫報名表單時,有請他們稍微填寫想要參加的原因。統計下來發現到,大家想參與聚會的原因,脫離不了「交流」。

於是在活動策畫方面,我們就想了一系列促進彼此能交流的活動,像是:個性賓果、分組任務、交換禮物等等,全部都是需要與他人互動的活動。

同時我們也有顧及到,在執行這些活動時,會有哪些時候容易「冷場」或「尷尬」?針對這種狀況,該如何處理?全部都先預想,並演練了一次。

最重要的是,不管參與者是內向還外向,當天只要有來,就一定會讓他成功跟別人互動到,我們會時刻關注每個人的交流狀況,並給予適當協助。

活動現場的眾多感謝

活動當天其實我是非常緊張的,很怕一切都籌備好了,卻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像是大家突然不來、在主持的時候出糗,甚至是活動時冷場之類的)

結果很出乎意料的,在當天我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參與這種聚會,而且是因為我籌辦的才放心報名。(當下聽到其實蠻感動的)

另外也有許多夥伴帶了很多特產、禮物來給我,說要感謝我平常在社團的付出,不管是管理社團,還是回覆大家的問題。

我既意外,也很不好意思,因為有些送我禮物的人,我第一時間還真認不出來他們是誰 (我是大臉盲),而且我從來沒想過平時的那些付出大家其實都是看在眼裡的。

這些感謝帶給我的感動,也許現場大家感受不出來,但它確確實實讓我在後面的主持與活動,更有信心,也更有使命感,要讓大家今天在物質或精神方面都是滿載而歸。

活動過後的眾多反饋

當天活動結束後,大家還非常意猶未盡,我聽說分了很多批,全都跑去續攤,繼續聊天。

平時我不太滑 Instagram 的,不過當天有朋友傳給我,我就點開稍微看了下,發現非常多人在限時動態或動態強上,對於此次聚會大大的稱讚、滿滿的感謝。

當下我看到其實是很感動的,也有放下心中一塊大石的感覺。因為我一直到活動結束,神經都還是很緊繃,深怕有哪個環節沒有處理好。

當晚在社團,也有許多篇貼文,都在感謝這次我們籌辦的聚會,並表示想要趕快再辦下一場。那感動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形容,我只想說:「我辦到了!」

過了幾天,我把當天的照片整理了一下,也寫了好長一段心得,從前期籌備,到活動當天,再到成功落幕,全部都用文字將這些心情都紀錄下來。

結果那篇貼文也爆了,下方上百則留言,不管是感謝的,還是認親的 (找當天交流的夥伴),大家超活絡,這就是我想要見到的社團模樣。

(紀錄一下,那篇貼文的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logdna/permalink/2097808717019678)

合照大模糊緊急補救

在活動落幕後,其實有遇到一些小插曲,也來紀錄一下好了。

過幾天,我們在整理當天相片的時候,發現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不知道是相機還是當天燈光的問題,全部的照片都大模糊,非常不清楚,其中包含最重要的大合照。

於是我跟另位管理員夥伴,趕快上網爬文,去問身邊的專業人士,甚至也在社團發文,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補救。

很謝謝當初所有給我們意見的人,後來雖然沒有到很完美,但至少讓最重要的大合照人像看得比較清楚了。附上當日的大合照:

部落格DNA 2020年末聚會

受邀參加,緯育會議

在一個下午,我收到了一封長得不太一樣的郵件,是一封希望邀約信。

我仔細看了看,對方表示他代表緯創資通,在網路上看到我寫的一篇對於數位學習平台的剖析文章 (後來確認過是這篇:線上學習平台推薦)。

仔細閱讀完後覺得分析得很清楚,再加上他們年底有場關於子公司「緯育」的數位轉型會議,希望我以外部專家的身分出席會議,提供給他們高層一些建議。

認真說,當下我有遲疑了一下,覺得是不是詐騙還是惡作劇的郵件。

因為我一直認為自己就是位部落格創作者,平常就算會跟公司企業接觸,也都是與他們的業務窗口對談,第一次收到來自高層的邀請,更何況對方還是家大企業,怎麼可能。

不過基於好奇心,我還是回覆了對方,結果還真不是惡作劇,是來真的,而且對方還是緯創資通副董的特助,來頭並不小。

彼此通過幾次電話後,特助邀請我到他們公司,詳細跟我解釋一下這次的合作內容。

與特助的第一次見面

在去之前,我腦海中的公司高層外觀是:穿著襯衫,打個領帶,再搭個西裝外套之類的,總之看起來應該蠻正式的。

結果,當天與他見面,完全出乎意料,上半身穿著 oversize 的 t-shirt,下半身穿飛鼠褲,頭上再戴個蠻有品味的老帽,說真的還挺潮的,看不出來是他這個年紀會有的穿搭。

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好幾個高層,都是設計背景出身的,所以即便已經年近半百,穿搭上還是不會馬虎。甚至聽說副總是最低調的潮,每天鞋子都讓人非常驚豔。

總之後來我們倆在稍微認識彼此後,特助跟我說,他會請我出席一個月後的年度會議,這次的會議會聚集公司所有部門的高層,大約有 20~30 人,討論的內容會影響到他們公司接下來三年的發展。

聽到要參與一場那麼重要的會議,壓力其實挺大的,但當時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舒適圈的跳脫,既來之,則安之,相信自己表現絕對不會太差 (莫名超正向 XD)。

接下來的討論中,就是在告訴我他希望我當天呈現怎麼樣的主題與內容,然後提供哪些方面的建議給大家,兩人進行了深度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我還記得那天要走之前,他在電扶梯口跟我說的那句話:

「我發覺你真的很有能力,甚至比我們公司的一些主管都還要有想法,很想讓你來我們公司,但依照你的個性,你應該不會願意,所以這次合作完成後,你事業上如果有任何需要協助的部分,都歡迎跟我說。」

我多少還是會判斷客套話的,但當時他說這句話的語氣與眼神,我相信不是客套話,而是真的對於我的祝福與期許。那個畫面,直到現在,我還是非常深刻。

在會議前的認真準備

討論完畢,任務也被交代了,接下來就是要思考自己的觀點要怎麼呈現。

不敢說自己非常厲害,但在簡報方面我還蠻有信心的,好歹我在學生時期簡報經驗並不少,而且因為修了太多不同科系,幾乎每種類型的簡報都不陌生。

這種場合,勢必是得使用商業簡報的模式,那就是把握「簡潔明瞭」的原則,搭配適當的圖表呈現,讓整體的對比性強烈些,更具說服性。

注重呈現方式外,更重要的還是內容,當初他是希望我分享以我「實際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待整個數位領域市場,再針對他們公司的平台給予實質性的建議。

所以在這部分,我還真的思考了幾天。最後決定先綜觀數位學習領域,慢慢把自己零散的觀點統整起來,融合成一個新的邏輯,再導向結論,並給出建議。

內容部分外,自己的外表好像也蠻重要的,於是我就向特助確認了一下當天的穿著。

原本想說是不是得穿個襯衫西裝之類的,結果特助跟我說:「千萬不要穿正裝,你會特別突兀,你就隨便穿,穿你平常出門吃飯的樣子就好。」

所以,我真的沒有特別裝扮,就當作是平常出門吃飯,出席會議。(現在想想還蠻好笑的)

現場的閒聊調適心情

到了會議當天,緊張什麼的就不用提了,該準備都準備了,反正接下來就是隨機應變。

一樣是特助來帶我到會議室,我們蠻早到的,所以當時只有幾位高層,此時特助還把我介紹給大家。

他說:「這位很厲害喔,在網路上寫了很多文章,分享了很多數位學習的觀點,重點是他才 22 歲,今天還要請他多多幫忙了。」

這樣講我是會害羞的,不過聽到他們的回應,我倒是覺得蠻可愛的,像是就有位高層說:「22 歲喔,好久以前了,我都忘記我 22 歲的時候在幹嘛了。」

也有一位說:「有年輕人太好了,不然我們這幾個老的,都不知道現在領域發展成怎麼樣了,說要給什麼實質建議還真的難。」

聽到這些,我原本緊繃的心情有變得比較放鬆了,原本想像中可能是那種很嚴肅的會議,但其實大家都比想像中還要有趣。(當然也有可能是表面,但至少有緩解我的壓力)

也讓我更有信心,覺得自己今天就是代表年輕人,來表達屬於我們的觀點。

簡報表現狀況與心得

會議開始了,終於看到副董本人,我還特別看了一下他的鞋子,的確蠻有特色的。

不過最讓我驚訝的是,當初特助有跟我說會有一位跟我一樣的外部顧問來參與會議,我還想很久對方會是誰,結果居然是商業思維學院的院長 Gipi。

我一直都很崇拜 Gipi,沒想到第一次跟他見面,居然是在這種場合,只能用萬般容幸來形容。

原本我是第二位簡報的,第一位是 Gipi,沒想到 Gipi 表示讓我先講。來得太突然,我還以為我可以先聽聽其他人怎麼說,結果沒辦法,就直接打頭陣了。

說真的,我已經忘記我當下說了什麼,只記得在我講完的那一刻,大家鼓掌如雷,連副董也拍了手。

我是從後來 Gipi 口中,才知道原來我剛剛似乎講得不錯,而且跟他的觀點蠻相近的。(他後來有替我把觀點更聚焦,也提出了數據佐證。只能說專家果然是專家,談吐就是不一樣)

簡報完,還有討論時間,我被分到跟一些總經理一組。我看不太懂他們的職位,只知道應該來頭都不小,重點是從他們的對談就能感受到深度。

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邏輯性非常強,而且領悟力也很好,看似在度估 (我隔壁那位真的在度估),但麥克風到他手上的時候,又能夠把剛剛的內容整合得十分完整。

我唯一不習慣的地方就是,他們講話很容易講了一大圈,然後最後才道出核心主軸。我都很認真得仔細聽,結果聽到最後才發現,這不是我最剛開始講得觀點嗎。

不過得承認,那天幾個小時的會議,大概是我那陣子以來,最燒腦的一天,我明顯感受到我累得不是身體,而是頭腦。

會議結束後所得回饋

會議結束,特助拉了我去見了副董,沒想到那個 3500 億的男人就站在我面前 (這是特助之前在跟我介紹副董時講的梗 XD)。

副董說:「年輕人,優秀!就是需要多一些像你這樣的年輕人。」這應該是客套啦,不過我還是很開心聽到副總的稱讚。

後來幾位總經理級的也圍了過來,開玩笑地說:「以後我們就是內部,然後你就是外部,我們要來個裡應外合,把這個領域帶起來。」也跟幾位總經理交換了聯絡資料,保持聯絡。

最後特助提議,不如大家拍張照片,讓我回去能寫個文章,或是跟朋友炫耀(?)一下,所以這張合照就出現了:

緯育會議合照

副董 (右二) 還特地讓我站中間,說這樣拍起來比較有氣勢。

拍完照後,我看他們還繼續在聊天,但因為我當天晚上還有事,於是我跟他們知會一聲,就離開了。

在回家路上,我收到特助傳來的訊息,他是這樣寫道:

特助感謝訊息

看到的當下,我真的非常感動。

雖然短短幾句話,但確實是對我極大的鼓勵,也讓我更確信,我自己是有能力的。

這次的經驗,只是一個里程碑,未來我還是會繼續努力下去,在這條稱之為夢想的道路。

校園演講,完成夢想

學生時期,我常常參加校內的演講,每次看到台上的講者,都覺得有種崇拜感。

當時我就給自己訂下一個目標,有一天我一定也要站上這個講台,向學弟妹們闡述我的故事、我的思維、我的觀點。

有聽過我故事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一直以來是我的一個小夢想。結果就在我畢業的一年後,還真的完成了這個夢想。

收到邀請的雀躍與事前準備

這次的演講是收到景文科大的邀請,是因為看到我聯盟行銷的分享文章,覺得分析得很深入,很有幫助,所以想請我來跟學生講講關於自媒體、網路行銷。

而且這一講就是講兩場,上午一場、下午一場。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時,心中十分雀躍,甚至可以說我一直都在為這個機會做準備,我有好多好多想要分享的。

很感謝校方願意不特別限制主題,讓我盡情去發揮,不過可能是自己因為平時工作多少會接觸點行銷,這種時候還是會站在「受眾思維」去思考演講的性質與方向。

得知對象是設計學院的大二學生,我還特地跑去詢問一樣是設計系大二的親妹妹,問她對於他們來說,現階段最想要了解的是哪些內容。

在一番詢問與討論下,我大概知道我演講要說些什麼了,知道主題內容後,剩下就非常迅速了,總共約三個小時的演講,但我簡報一個下午就做出來了。

第一場演講沒有想像中順利

當天演講很神奇的安排在早上九點,之所以會說神奇,是因為我知道大學生不太可能會那麼早起,再加上又是演講,出席率應該不高。

不過我還是老樣子,大約八點多就到現場了,果真現場還沒有半個人,只有打掃阿姨在掃地,於是我就到處逛逛,重新感受一下校園氛圍。

大約八點五十分左右,陸陸續續同學們才進場,不過其實也是小貓幾隻,果然是大學生 XD。總之校方在稍微介紹後,就把麥克風交給了我。

拿到麥克風後,我心想:「It’s show time!」跟在緯育會議時很不一樣,雖然都是在大家面前說話,但這次演講我完全不緊張,反而還非常期待。

剛開始我就非常熱情的開場,沒想到立即被以冷淡回覆,下方真的沒多少人想要理會。不過我就說服自己,應該是剛開場,加上時間太早,大家精神狀態還不是很好,所以沒給什麼回應。

結果我錯了,學生們真的就這樣整場沒回應,只有師長們很熱烈地給我回應。我瞬間好像能體會大學時期教授在台上授課時的感受了,下面真的是一片死沉。

了解問題並於下場即時修正

中午吃飯時,我就問了老師,是不是我講得東西太無聊了,所以他們都沒什麼回應。

老師跟我說,我講得非常好,但因為他們只是大二學生,有些東西距離他們太遙遠了,可能要真的要像是你我這種有在業界待過的才會比較懂。

原來,我才畢業不到一年,就已經不知道現在的學生在想什麼了,出現了巨大隔閡。

不過這樣我就明白了,如果以行銷角度來看,那就是第二步的「Interest」沒有達到,我得思考看看怎麼樣能夠引起他們注意,於是我開始問老師一些關於他們的問題。

在下午,我就根據我問到的那些部分,以需求角度去進行切入,讓他們對於我的內容產生需求感,成功引發興趣,並願意繼續往下聽。

果真,在下午的那場,就顯得熱烈許多,學生們搶著回答我的問題,而且也反過來問了我好多問題。

對麻,這才是我要的演講。

PS. 這次講太嗨了,忘記請人幫忙拍照,最後只有拿到這張:

景文科大演講

演講後的一點小插曲與心得

通常演講後,講師都會留下來給聽眾問問題,所以我也不例外,就站在講台旁,看看有沒有同學想要問我問題的。

這時候有個男生走了過來,他看起來很害羞,停頓了一下,他開口了:「那個… 想問一下,你這邊有沒有關於設計的案子可以做。」(會這樣問,是因為我在演講中有稍微提到關於設計接案的部分)

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一位半工半讀的學生,平時靠著接設計案子來過生活,只是因為原本長期合作的設計工作室,案子分配不均,導致他這邊收益不穩定,得找其他管道才行。

我詢問了一下,發現他還蠻強的,他會的東西比我認識得一些業界的接案設計師都還要多,他能接得案子非常多元,於是我就跟他留下聯絡資料,如果我這邊有案子會再跟他說。

後來我在回家的路上,邊想著他,就覺得他好像學生時期的我,也許他是為了穩定生活,但那個想辦法充實自己,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的性格,跟我真的很像。

甚至我覺得他比我更厲害,在學生時期就有了許多業界的實務經驗,但即便如此,他的態度仍然非常謙虛,這也是為什麼我最後願意幫他的最大原因。

我不奢求我每次的演講大家都要有所吸收,我只希望能有那麼幾個人,因為我而影響了他們的人生,就像是我高中時的那位教官一樣。

工會尾牙,獲選代表

時間來到了年末,許多公司都開始尾牙了,這大概是每個自由工作者最孤獨的一段日子了。

結果沒想到,我的工會居然寄來了尾牙邀請信,邀請創作者們一同參與工會的年末尾牙。(關於自由工作者的工會,可以參考:自由工作者如何保勞健保?)

這場尾牙除了聚會交流外,還有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要選出「工會會員代表」,主要是代表工會會員出席一些重要會議,為自媒體的權益發聲。

原本我想說,應該沒我的事,我就是那天晚上去吃個晚餐,跟朋友聊聊天而已。

結果沒想到,因為我跟工會的秘書長算是認識,那天他居然在幾千人前把我介紹得跟神一樣,真的讓人是哭笑不得。

可想而知,後來大家在投票的時候,直接把票灌在我身上 (畢竟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主要是靠當天秘書長的介紹),然後我就成為最高票當選的會員代表了。

不過後來想想其實也好,至少我有機會為自媒體爭取更多權益,尤其很適合我這種總是不滿既有制度的人 XD

附上當初會員代表當選人的側面合照:

自媒體工會會員代表合照

新的社群,新的視野

時間來到 2021 年,朋友圈開始在討論一個新的社交軟體 – Clubhouse。

我雖然算是半個自媒體人,但卻對社交軟體沒有特別的喜好。跟一群人相處在一起,對我來說是能量的消耗,我更喜歡的是獨自一個人。

所以當時,大家在討論著這個新社交軟體時,我是沒有特別去關注的,仍專注在撰寫文字上。

不過有天,有位社團夥伴在社團發了篇貼文,問大家要不要上 Clubhouse 聊聊,下面許多夥伴都留言表示想要一同參與。

後來這位發文者私下來問了我,他說他想要開一間房間來跟大家閒聊一下,問我願不願意來當個主要發言者。(因為我在社團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我在場的話,大家會比較願意來聽聽)

我想,既然是為了社團,偶爾接觸一下社交軟體應該也沒關係,也就當作是跳脫舒適圈,讓自己嘗試看看在大家面前說話。於是我就答應了。

我還記得那天,剛開始有點尷尬,可能因為沒有設定特定的主題,只是單純閒聊。

我不太喜歡這種尷尬感,所以就拋出了幾個話題,讓大家一起來討論。(後來還被當作是問題寶寶 XD)

慢慢地對話熱絡了起來,也吸引了一些厲害的前輩來到我們的房間。有些前輩我平常都在默默關注,沒想到初次見面就是直接開始聊天了。

聽他們分享,感受到滿滿的內涵,句句經典。而且除了自身的專業外,格局也非常大,想得很遠。

那個晚上,滿載而歸。

後來那陣子我有空就會上去晃一下,看到有興趣的話題就進入聽一下。

雖然知道不太該把社交軟體當作真正的知識學習地,但我還是會把它當作聽現場講座,有時候仍然是能聽到一些新鮮的觀點的,除了拓廣視野外,對於我創作來說也會是個啟發。

摯友過世,人生學習

(這段我真的思考了很久,因為怎麼寫都怪怪的,但我又很想把這段紀錄下來,畢竟他對我的人生、我的價值觀,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所以最後我決定用第二人稱的方式紀錄,有點跳 tone,還請見諒)


那天晚上,群組傳來了一則消息。

「他,離開我們了。」

當下,我沒有太多的情緒,我不太懂「離開」到底是什麼。在我人生中,身邊沒有任何人曾經離開過。關於離開,好難理解。

我和你是在高中社團認識的,初次見面時,你的幽默吸引了我。於是我們開始熟識,到最後變得無話不談,相知相惜。

我知道你一直都有個導演夢,因為你知道人生很短,你的人生,更不知道能走到哪,所以你將一切,用一顆顆鏡頭、一幕幕畫面紀錄下來,想要留點什麼給這個世界。

我們一起拍過好多好多電影,有些得獎,有些連入選都沒有。

你總是燃燒著你的生命,就連到最後你都不放棄,躺在病床上的你,還開著視訊導著一部部作品。

你走了,你走得很瀟灑。留下了很多寫一半的劇本,但你卻先把自己生命的劇本完結了。

送你離開的那一天,我跟了全程。就像我每次去你家,即便拖著氧氣機,你還是堅持送我到車站搭車。你待人總是如此盡心,就跟你對於你的每部作品一樣。

那天靈堂前,非常多人,一路排到了馬路上,連路過的殯儀館人員,都驚嘆不已。

你知道嗎,這 24 年來,你的每部作品、你每次的待人處事,影響了每一個人。

對於生命、對於人生,你的思維更影響了我。我能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很大一部份是因為你。

你離開後的這段日子,我有好多的話想跟你說。我默默地把這些話,都打了下來。

即便已經寫了幾十萬字,但我總覺得怎麼都不夠,就像當初我們倆的無話不談。

你留下的劇本,我找好了劇組。我想要,與你在電影中,重新相遇。

讓我們,再一起,把最後的故事,慢慢說完。

夥伴辭職,社團變革

大約在 2020 年末,我的社團夥伴妮娜就跟我提出她想要卸任社團管理員,因為她想要更專注在她的事業領域中。

但從前面幾段可以看得出來,我在 2020 年末時基本上行程都是滿檔,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去處理其他事,所以如果此時她卸任,那社團重擔勢必瞬間全部落在我身上。

妮娜很貼心,她知道我的狀況,所以就跟我說,她可以等到我手邊的事情忙完,也思考好社團接下來的走向,她才向大家宣布卸任。

思考社團改革方向

平時我跟妮娜的工作分配,主要是我負責發文、回留言、與大家互動,她負責美編設計、文書作業等等,而社團大小事則是雙方共同討論,並達成共識。

所以如果她今天離開了,她平常做的那些事,就得變成我一個人來負責,我就會需要再額外拉一個時間出來處理這部分的業務。我並不排斥,但總感覺有更好的方法。

左思右想,也跑去參考了一些前輩的大社團,看看他們是怎麼管理的,畢竟就我所知,那些前輩,他們一個人就有好多社團,而且每個社團的人數都是上萬人。

觀察了一陣子我發現,這些大社團,雖然都有管理員,但社團主要的焦點,並非在這些管理員身上,而是讓每個人自由分享,大家都有機會可以被看見。

其實我一直以來希望的都是把《部落格DNA》當作一個品牌在經營,讓大家把主軸放在這個社團可以帶來的價值。

而不是以我的個人名義下去帶領這個社團,會變成是以我的個人品牌為主軸運行的社團,也就導致話語霸權,大家無法平等交流,我的業務量可能也會變多,畢竟都要由我負責。

如果要讓我的業務量少一點的話,那勢必要把社團的一些部分,交給社團的夥伴們,於是我決定要讓自己在社團稍微低調些,讓其他人有多些機會可以表現。

正式進行社團改革

為了讓社團的互動性更多元,也因應妮娜的卸任,我把社團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改革:

  • 「參考指引」的整理:參考指引是 FB 社團一個像是「收藏貼文」的地方,主要是可以把一些重要的貼文內容放在這邊。原本裡面放的是我跟妮娜在創設初期提供給新手的網站架設教學,但因為後來限制要有網站的人才能加入社團,這些內容就漸漸沒人在看了。我將這邊整理了一下,把一些之前的內容刪除,加上一些之前社團夥伴分享得還不錯的內容,讓大家的文章都有機會被收藏,也算是鼓勵大家分享優質的內容。
  • 「自我介紹」的開放:之前妮娜擔心洗版問題,所以統一讓大家在某個貼文下方自我介紹。但後來發現這個方式沒什麼意義,因為很少人會去特別翻留言,看大家的介紹。於是我就改成讓大家可以直接發一篇貼文來自我介紹,比較能夠被看見。不過為了防止洗版問題,我還是有額外規定,一個人自我介紹只能發一次。
  • 「商業宣傳」的開放:之前在社團中,我們努力保持純粹的交流,不要淪為商業操作的地方。但後來我思考了一下,覺得社群上的商業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沒有必要特別去阻止,優質的內容連帶的商業價值,我覺得會是沒問題的。所以我就開放了社團能夠進行商業宣傳,不過前提是你必須要提供相對應的價值,幫助到社團的夥伴。
  • 「固定發文」的改變:原本我每週二會固定發文,但第一是這樣久了就拉高了權威性,讓大家不敢分享內容;再來是因為我有新的事業方向想做,所以想要讓自己的時間更彈性些,於是就把固定發文模式,改成不定期發佈。
  • 「社團人員」的清查:為了提升社團的互動率,除了平常的互動外,我也盡量不要讓社團有太多殭屍帳號,不然空有人數的社團,我覺得也沒什麼意義。所以我進行了一次社團人員清查,把一些進入社團後從來沒有發過言的帳號移除掉,且未來都會定期執行。

距離社團改革,到現在也寫過了一個月,目前看起來成效都還不錯。

唯一有發現到,我沒有固定發文後,社團好像少了點互動感,甚至私下有朋友跟我說,他是因為我定期發文,才會關注我社團的。

這部份我可能要再來思考怎麼辦,讓兩者間能夠達到一個平衡。

籌組團隊,外包業務

這大概是我近期最花心力的部分了。

隨著時間,事業規模慢慢擴大,再加上近期的社團變革,我發現真的要開始學著把一些事情交給別人去做,不然自己效率再好,一定也做不完。

在這部分,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適應。對於一個幾乎什麼事都親力親為,擁有高標準的我來說,要把事情交代給別人去做,真的是心中的很大一個檻。

外包業務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個大流程:「確定業務內容」和「找到合適人選」。

確定分派的業務內容

在第一點上,我就很掙扎了,個人性太重的品牌,取代性很低,實在很難劃分出事情請他人來做。

不過該分派的還是得分派,於是我開始去思考幾個點:

  • 我在一天當中,會花最多時間的業務是在哪邊?
  • 這些業務中,有哪些是重複性高、且較繁瑣的?
  • 這些業務,是否可以流程化,交代給別人去做?

其實原本是想要把社團的業務包出去的,但後來認為社團是最不能 SOP 化的地方,那樣的社團沒有溫度,也枉費我一路以來的細心經營。

思來想去,我覺得能包出去的大概就是「文章撰寫」。因為在規劃好的主題中,有些類型的內容會是重複性很高的 (大概就是寫到後來會很厭世的那種)。

所以我就決定把這部分包出去,想要請寫手來替我撰寫一些比較繁瑣的內容,只要照著指定格式下去寫就好。(原本心想應該不難,結果我錯了,這沒想像中容易)

嘗試找尋合適的人選

確定要外包的業務後,開始要去思考我需要多少個幫手。

最後我決定先找三位寫手,再根據狀況,看要不要再找一位編輯,連關鍵字規劃、大綱制定與版面編輯的業務也包出去。

我是先從寫手下去找,最剛開始是到外包社團發文找人,不過可能是因為條件太嚴苛,來應徵的只有幾個人,於是我就先讓其中幾個寫看看幾篇。

結果在意料之內,沒有一個達到我的標準。雖然知道是自己標準太高,不過也讓我蠻意外的,居然有人的文字可以完全不知所云 (確實刷新了我的視野)。

後來就把幾個文字性質跟我差較多的排除,留下幾個我覺得還行的,再下去教他們怎麼寫。剩下的就是嘗試把自己心態調整好,再慢慢去尋找。

這段過程我還真的蠻挫折的,我不知道原來「找人」也是一個那麼不容易的事情。

另外我也領悟到,自己在管理方面需要再去多學習,至少要能夠達到有效溝通,不然總是會變成「他不懂我,我也不懂他」。

如何分辨是不是我寫的文章?

應該有些讀者是喜歡看我的文字,所以我還是說一下,如果你要確認那篇文章是不是我寫的,那就把文章滑到底部,有個「作者介紹」。如果是我寫的,就會出現我的介紹;如果是我請寫手寫的,就會是「Dr. Dean 編輯團隊」,這樣大家應該就能分得清了。

這一年來,想感謝誰

去年一整年,大致上就是做了前面提到的這幾件事情,當然我也不確定有沒有完整紀錄到,有些比較沒有記憶點的事情,我可能也忘了,等我想起來再加上去吧。

而在經歷的這些事情中,不全然是我獨自面對,更多的時候是有一群夥伴陪著我,所以在這篇文的後半段,我想以第二人稱來做個感謝。

(去年的文章中,有感謝到非常多人,但今年我想更聚焦在「跟我一樣經營著自媒體的夥伴」。那些平時就在我身邊的人,你們對我的付出更多,我會實際跟你們道謝的)

我永遠的好趴呢 – Nina

妳是我網路創業路上,第一位認識的朋友,因為當初的一則留言。

對於很多事情,妳和我一樣,總是看不順眼,總是特別反骨。連當初創立社團,也是因為一股氣,覺得部落格創作領域缺乏了一股溫暖,想要打造一個有溫度的地方。

結果那個社團就這樣一路經營到了現在。這期間我們偶爾會因為對於企劃的不同看法,而有相異的意見,甚至有些爭執,但最後總是能夠達到一個共識,繼續帶著社團前進。

我從妳身上學到很多,最多的,是「勇敢做自己」。妳知道我的個性,所以總是鼓勵我有話就說出來,不要都埋在自己心裡,不要一直當個好好先生。

在這段日子中,我努力著,我開始會勇敢拒絕我不喜歡的事情,勇敢對於我認為不對的事情提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要變得跟妳一樣,成為一位勇敢說話的人。

即使後來的妳,選擇了自己想走的路,辭掉了社團管理員,但妳在我心中,永遠都是那個最佳的好搭檔,謝謝妳。

總是豁達的老闆 – Jordan

「哩賀!老闆!」每次電話的開頭,我總是這樣喊道。「雷猴阿!」你也總是這樣回應。

在我眼裡,你是個事業狂人。你用了跟我差不多的時間,經營起了四個網站,甚至最近租了一間工作室,裝潢剛用好。所以每次跟你的對話,總是脫離不了事業。

我們倆最常的對話內容,都是你問我某個事業有沒有搞頭。雖然我知道你很多時候都是問好玩的,因為即便我說沒搞頭,你掛斷電話後,還是會立即開搞,而且每個事業還都搞得有模有樣。

在我心中,你是個真正的創業家,你很敢衝,你總是願意當那個領頭的。過陣子,成功了,你會跑回來跟我分享心得;失敗了,也會跑回來跟我討論還有什麼突破口。

我從你身上學到最多的,是那個豁達的精神。在你身上,我看不到畏懼 (除了你老婆),你總是帶給我一副「失敗又沒差,再重來就好」的感覺。也因為這樣,給了我很多信心。

每次我們的話題到最後,總是會出現一句:「安啦!」即便是短短兩個字,但卻充滿了滿滿的動力。確實呢,很多時候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

總之,感謝老闆的一路陪伴,下次再去你家陪你兒子玩。

既溫柔又細膩的 – 微貓

最初,我是先被妳的文章所吸引。妳的文字,是少數能夠讓我感受到既溫柔,又帶有細膩思維的,我很喜歡這樣的文字。

一直到很後來才發現,原來這些文字的主人是妳。也是從那時開始,我們偶爾會聊點自媒體經營上的種種。很神奇地,跟妳聊天,沒什麼壓力,更多的是放鬆。

我很敬佩妳的點,是妳的文字與妳實際說出來的話,能夠一樣細膩且溫柔。這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是我,大概開口就破功了吧 (我真的不太會說話)。

還記得我被酸民攻擊的那陣子,低落的情緒反映到了我的文字之上。妳看到了,在第一時間私訊關心了我,那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記憶很深刻的,是妳對我說:「你會被酸,代表你成功被看見了,而且有一定的影響力。那些默默無名的人,根本沒人想要花時間去酸。」

後來妳也說:「沒有人能用一句話,去否定你所有的努力。」

這些話確實有把我從當初負面漩渦中拉出來,也幫助我漸漸走出了那道陰霾,謝謝妳。

內向族群的首領 – 鑽鑽

跟妳的邂逅,我覺得很神奇,也讓我更相信,磁場相近的人,是會相吸的。

在遇到妳之前,我不知道什麼是「高敏感」,更不知道「內向」的真正意涵,我只一直以為我就是一個很容易想很多,也非常害羞的人。

直到妳告訴了我,我才知道自己是 INFJ。也是因為妳,我才知道原來內向者是一個很大的族群,我並不是異類。更是因為妳,我才懂得如何去覺察自我,改善了我很多以往的缺點。

在這條路上,通常會接觸到的,都是外在、實際性的知識;很少機會,能夠接觸到像是妳交給我的這些心靈層面內容。

我知道這些,都是妳花了很多年專研各界資源、相關學術論文所領悟的,所以特別感謝妳願意與我分享,甚至教導我。

未來,也讓我們,繼續追逐著自我的內在吧。

還要謝謝很多一路陪伴著我的夥伴

說真的,這一路以來,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了。有些人對我的付出,已經像是吃飯一樣的日常,我就不一個一個拉出來感謝了。(如果要上訴的可以跟我說,我直接補你一個超大版面 XD)

沒有寫到的,或許是我不記得了,也或許是你們帶給我的默默幫助,我想要自己埋藏在心中。

總之,謝謝你們。這條路,還很長,我們還要一起走。

新的一年,哪些期許

去年,我給自己訂立了幾個目標。很可惜,一項都沒達到。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我發現到這些目標的「不成熟」。

有些願望仍在我的夢想清單中,但我知道,不是現在。我還需要更多底氣,而底氣會需要時間。只有底氣足了,追逐的夢想才近了。

新的一年,我一樣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情,但我知道,一次追求太多事,很容易最後什麼都沒得到。

所以這一年,我有了更全面性的思考,我選擇只專注在三件事情上。

讓網站的內容更完整

很多人都看不太懂我這個網站的主軸到底是什麼,怎麼感覺好像什麼主題都有。

而這個問題我也回答過很多次:這個網站就等於我,網站內容等於我的人生。不同時期,會有不同主題,因為那個階段的我,正在接觸這些。

我的人生有很多目標想去達成,所以網站的內容,也是一張大藍圖。我認為在這個數位時代,利用網路,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

所以這張藍圖,我取名叫「人生數位藍圖」,有三個大方向的目標:

  • 利用網路探索自我:著重各領域接觸,提供大量學習成長資源的體驗,慢慢尋覓出自我定位。
  • 利用網路經營自我:著重各媒介引導,制定出一系列經營技巧與心法,達到金錢與人生平衡。
  • 利用網路傳承自我:著重各方法介紹,輔導人授予自我的知識與技能,完成傳承的永續循環。

我會把自己所經歷的、所學會的,紀錄下來,分享給大家。期望的,是幫助那些正要走上這條路的人,有條明確的指引。

這一年,我會先著重在「探索自我」的部分。所以有些夥伴應該有發現,我近期大量在撰寫關於「線上學習」的內容,甚至還開了一個數位學習社團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路這樣走來的,在還不了解自我的時候,我接觸了非常多不同的領域,學習各種不同的知識,把時間金錢都拿來投資自己,慢慢才找到自我的定位。

所以我想,我能帶給大家的,就是實際去體驗這些學習、成長資源,再與你分享最真實的感受。同時,也幫助我自己持續成長,達到雙贏的效益。

另外,讀書會、講座也是這一年我會著重的點,我會主辦多場不同主題的活動。讓不知道自我方向的人,可以多多去探索;讓已經知道方向的人,能夠學習更多,好好經營自我。

更新:過了 5 個月 (2021-09-21),我將籌辦讀書會的心得與經驗,寫成了一系列的文章,歡迎閱讀:為什麼要籌辦讀書會?實際運營的收穫與甘苦談

讓自己站上授課講台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有件事很神奇。我知道我的個性很內向,平時跟別人的相處總是很內斂,但唯獨「站上台與人分享」這件事,是我不畏懼,而且熱在其中的。

這段時間,很多人鼓吹著我開設線上課程,但仔細思考,比起開設線上課,我更想要開設實體課,光是在「溫度」這點上,就完全不一樣了。(超矛盾的,我自己還是數位學習的推手 XD)

但我認為讓自己站上台,也是一個舒適圈的跳離吧。所以在這一年,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是一定要站上台講課。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一直講下去。

與團隊搬到新工作室

目前我基本上都是在家工作,雖然聽起來很棒,但其實其中還是有不少缺點的,像是:被家中的人干擾、生活與工作難區分、缺乏工作儀式感等等。

再加上近期開始小團隊運作,雖然大部分業務都還是外包遠端作業居多,但是有想要請全薪的夥伴來幫忙做事,所以想了想,應該還是需要一個工作室吧。

有持續在找合適的地點中,預計是在年中會換到新的工作室,開始全新的工作與生活模式。

其實另一部份想要換新工作室的原因,也是因為發現自己工作狂真的太嚴重,工作與生活真的完全沒有區隔,身邊的人除了擔心,還是擔心,怕我會把自己身體搞壞。

我評估了一下,想說不要讓他們太擔心,再加上我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能有所區隔,所以利用「空間轉換」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正式感,也有個明確的上下班時間,感覺會比較好。

等找到新的工作室,一切都搞定後,再來寫一篇文章分享好了。

結語:一切只是開始

洋洋灑灑也寫了兩萬多字,就簡單給這篇下個結語吧。

網路創業到現在邁入第三年了,總感覺時間過好快,但仔細去細想,又感覺發生了好多事情,有些解鎖的成就,可能是當初連想都沒想到的。

如果你問我,這條路會不會很累?我想,這是當然的吧,但也就是因為它的累,才顯得更有挑戰的價值,我也相信它能夠帶給我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今年 22 歲,這趟旅程還很長,我的故事還會繼續寫下去。

Dean 親筆

2021/04/02 (寫了 3 天呢)

一人公司相關文章

【手機版 表格資訊在下方】

兩年網路創業之旅,這一年來的反思紀錄 2

在〈兩年網路創業之旅,這一年來的反思紀錄〉中有 8 則留言

  1. 嗨 Dean!我是 Zac,你網站的其中一位忠實讀者(相信你應該知道我,之前有稍微交流過 XP)。

    讀了你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尤其是在開課程部分。

    因爲我自己實際上是做 Dropshipping 起家,是到後來才踏入相對比較穩定的内容創作產業(就是部落格)。

    我曾經打造過兩家成功的 Dropshipping,個別每個月能帶進 5 位數馬幣的營收(利潤率介於 20 ~ 27%),但已經 ”關門大吉“ 了,主要還是像我前面説的這個產業很不穩定。

    不過,當我獲得這一小小的成就之後,也經歷了跟你一樣的處境,就是有許多同行的朋友建議我去開設一門電商課程。

    我當時自己的想法是:雖然我明白開課程的收入潛力很大,但…我就是過不了心中的哪一道檻 👉 因爲比起售賣課程,我更喜歡無私分享。

    或講直白一點,我也像大部人一樣覺得,”如果自己真有本事賺那麽多,自己賺都來不及了,幹嘛還要教別人?“。

    有些人稱這是 ”限制性思維“,很顯然我自己是不認同的(也覺得無所謂),因爲我知道開課程並不是我真正想要的,還是那一句:我更喜歡無私分享。

    這個留言不針對誰,只是單純發表我自己的想法 & 觀點。

    Anyway,你的故事很觸動人心!Keep Inspiring People!

    P.S:下次有去台灣可以找你面對面交流學習 SEO 嗎?😂

    1. 其實我覺得這不算是限制型思維耶,只能說是價值觀的不同。

      因為限制型思維主要是「認為自己無法辦到」,但我們不是認為我們無法辦到,反而我認為我一定能做到,差別只在於這樣的模式並不是我喜歡的,所以我選擇了我喜愛的方式,持續進行分享。

      總之,未來我會持續寫下去的,因為有你們這群喜歡閱讀我文字內容的讀者,讓我有了更多的使命感,最重要的是,這條路讓我感到開心且滿足。

      PS. 如果你有來台灣當然可以約,不過我本人比較內向,面對面可能會比較尷尬就是了XD

  2. 我就這樣默默的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完了,刪除一堆文章真的很勇敢,其中我覺得定位自己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

    經營久了,內容越走越廣,更難用三言兩語定義自己,不知道是好是壞,就這樣順其自然走下去吧!

    1. 是呀~ 越到後期,越難定位自己的角色是什麼,因為能發展的方向實在太廣,所以就隨著自己的心,往自己最愛也最有熱情的那個方向前進。

  3. 看到這篇是因為收到你的來信(原來我有訂閱XD
    沒想到這兩年這麼精采充實,
    其中好友離開那段,總是偷偷提醒著要把握周遭人事物,專心美好當下,
    所以其實酸民那段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然後,想要去逛新工作室 哈哈哈~~~

    Cheers !!!

    1. 哈哈哈我知道你有訂閱~~ 你也是一路一起奮鬥的好夥伴!

      兩年過很快,但也很充實,經歷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

      PS. 新工作室如果有順利找到,我再跟你說 XD

  4. 一直在你網站潛水,今天終於決定留個言。連你這麼認真都會被酸民攻擊…真是辛苦你了。
    我覺得你的內容很好,很有幫助,繼續加油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文章目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