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自學管道有哪些

網路自學管道有哪些?

5個幫助我學習新知識的地方


前言:網路自學管道有哪些?

過去曾分享過身為一人公司的我,是怎麼樣利用網路自學的,其中有稍微提到幾個學習的管道,但沒有比較深入的進行這些管道的特色,還有他們各自的優缺點。

我認為網路自學與傳統學校教育最不同的,就是需要「選擇」。因為資源非常多,所以除了需要獨立思考外,理解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並挑選最合適的學習管道,也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網路自學管道有非常多,這篇想要來與你分享的是,5 個我最常使用的學習管道,其中包含免費與付費的資源,希望能夠給想學習的你一些方向。

一、線上課程平台/學院

購買線上課程學習

線上課程有哪些種類?

首先,我最常使用的學習管道,就是線上課程。我使用過非常多線上學習平台,過去也有統整過一篇各領域的線上課程平台,並分享我最喜歡的平台有哪些

我認為線上課程,可以粗略地分類成:「課程平台」與「線上學院」。

每個線上課程平台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便是同領域的線上課程平台,也會有不同的運營模式。我認為在選擇線上課程平台時,要去理解每個平台專注的方向是什麼,能幫你更好判斷它開出來的課是怎麼樣性質的,比較不會選擇到不適合自己的課程。

舉例來說,有些平台提倡的就是「讓學習變簡單」,那麼通常他們的課程就會比較偏向幫助你入門,課程內容可能就不會那麼深入;而有些平台提倡「深度學習」,那麼可能就要有心理準備,課程內容都不是給新手,而是給有一定基礎,想要學習更深入的老手。

而線上學院,我認為是更有主題性的學習,通常會圍繞一個大的領域來進行各種技能的教學。

像是商業思維學院,就是以「商業」為學習的主軸,所以裡面的課程就會有像是商業開發、產品設計、專案管理、職場協作等等;另外像是六角學院,則是專注在「程式設計」,帶你從零學習寫程式,並幫助你跟業界接軌,順利找到合適的工作。

我認為學院的好處,除了知識的本身,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也會是一個很大的優勢。通常這類型學院,都會不定時有線下的聚會,幫助學員們能夠更認識彼此。

我認為線上課程的優缺點?

我認為線上課程平台最大的優勢,在於「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學習,不會像是實體課程,會受限於空間與時間,只能在一定的時間,指定的教室上課。(我超常在家穿著睡衣,打開電腦、登入平台就開始上課,用自己最舒適的方式進行學習)

另外,大多時候上實體課都是一對多的教學方式,可能老師講過去,你剛好恍神沒聽清楚,比較難要求老師為了你再重新講一次 (除非你請一對一家教)。但線上課程你只要聽不清楚,或是沒有理解,你想要重新聽幾次都是可以的。

不過當然,線上學習還是有它的缺點,我認為最大的缺點,就在於雖然課程可以重複播放,但卻沒辦法即時進行發問,也就是基本上我們只能接受到的是老師單方面的知識,而不能藉由自身的提問,幫助我們建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

雖然現在很多線上課程平台都會有課程問答區,或是直接開一個社團讓學員進行提問,但我覺得可能都還是比不上我上實體課當下獲得的即時反饋 (很多時候當下的提問才能反應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

而「學員討論」也是線上課程的一大問題,如果是實體課程,都能即時跟隔壁同學討論,但如果是線上課程,基本上是沒有同學的,最多就是在課程社群中,揪看看有沒有人要組讀書會或學習小組。

線上課程實體課程
學習地點相對彈性,可自行選擇地點固定,比較沒彈性
學習時間相對彈性,可自行選擇時間固定,需配合老師
學習發問較不即時,甚至無回應即時回覆,當下就解決
學員討論沒人討論,需額外籌組即時討論,能幫助學習

延伸閱讀:線上課程與實體課程比較,9個你應該知道的相異之處

二、電子書(含聽/說書)

閱讀電子書或聽書

如何閱讀電子書?

電子書嚴格來說,不太屬於網路學習的管道,比較像是電子化的實體書,原生內容仍然是來自於實體書。不過固然還是有它的優缺點,所以一樣就納進來。

電子書的定義可以很廣,你現在在看我的內容,本身也能算是看一種電子書。但通常我們會指那些有利用獨立系統的內容,才算是電子書的範疇。(延伸閱讀:電子書是什麼?)

而若要提到電子書的獨立系統,目前有幾個比較主流的平台,以及它們的閱讀器:

電子書平台簡單介紹閱讀裝置
Amazon電子書龍頭,藏書量第一名Kindle 系列
Rakuten Kobo世界第二大,支援語言眾多Kobo 系列
Readmoo台灣最大 Epub 電子書平台MooInk 系列
Google Play Books首個進入台灣的電子書外商支援各裝置
Pubu本土電子書商,支援格式多Nova 系列

基本上除了 Kindle 外,其他的平台裝置都支援 EPUB 檔。通常系統跟系統間,要轉換會有點麻煩,所以通常選擇閱讀裝置之前,也會先去考量到平台本身的藏書量。

目前台灣人最常用的,可能會是 Readmoo 或 Pubu,不過因為藏書量的關係,有些人還是會選擇使用 Kindle 或 Kobo 來閱讀。當然,如果你不習慣用閱讀器,有些人也是會用平板或電腦直接閱讀。

利用電子書學習的特點

我知道電子書與實體書,一直都是兩派,有些熱愛實體書的人,會覺得電子書不好閱讀;而有些喜歡電子書的,會認為實體書很佔空間,不好攜帶。

個人屬於兩種都會看的,可能在家會想閱讀實體書,在外會想要閱讀電子書,兩種我都能夠講出它的優缺點,反而我覺得更該看的是各自的「特點」。

我認為電子書最大的特點,不是空間或攜帶性,而是「知識體系的建構」,也就是一般電子書都會有自己的一套系統,就像上一段提到的 Amazon、Kobo、Readmoo 等等。

實體書當然也能建構系統,但它沒辦法自動化,反而你需要花時間再把你在書上作的重點,慢慢整理到你的管理系統中。(雖然有人會認為整理的當下,是幫助自己強化知識)

電子書系統你可以想像成一個自動化的管理系統,它能幫助你把書籍分類,也可以幫助你管理畫記的重點、整理的筆記,就等於閱讀時,同時已經在做知識整理了,在未來更方便知識的提取。

另外,電子書還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可以用「聽」的。除了有些系統本身會有 AI 朗讀功能外,有些平台也會特地找來說書人,替書籍內容錄製音檔,並供使用者聆聽學習,可閱讀:有聲書APP/說書平台哪裡找?

三、知識型自媒體

關注知識型自媒體

知識型自媒體平台有哪些?

其實每個自媒體平台都可能會有知識型的創作者,依照我的觀察,大多的知識型自媒體,都會用內容再製的方式,將內容換個形式放到不同平台上,所以也不會特別去區分。

但如果硬要說的話,我覺得 Podcast部落格比較算是以知識觀點為取向的平台,反而 Youtube、Tiktok 比較是以娛樂為取向的平台,而 Instagram 則是介在兩者之間,可以提供知識型內容,但內容較難深入。(我自己感覺,要查資料我們通常還是會去 Google,而不是 Instagram)

而一般在學習上,我自己也是偏向以部落格為主,Podcast 為輔。部落格可以閱讀比較詳盡的知識內容,Podcast 則是可以聽到不同的觀點。

有嘗試在 Youtube 上學習,但影片上知識內容的呈現,我覺得還是沒辦法到非常清楚,且有些零碎片段,況且我覺得在 Youtube 上學習知識,不如直接買有系統性的線上課程,會更有效率。

關注知識型自媒體要注意的事

因為自己也算是知識型領域的創作者,所以更知道在關注我們內容時,應該要注意的。

我覺得最該注意的,就是那個資訊提供者的背景,有很多創作者也許根本不是那個領域的專業,只是將他人的內容拼拼湊湊,內容的可參考性有待商榷,要抱持批判性思考去看那些內容。

然後通常自媒體中,也比較難看到真正的學術內容,最多就是科普而已。要回歸到你學習知識的目的上,如果是真的想要深入專研一個領域,建議去看那些專業的論文比較好。

四、網路內容媒體

訂閱網路內容媒體

這邊指的網路媒體,不是指那種傳統播報社會新聞的媒體,而是針對一個領域,推播新知的內容媒體,通常這種媒體在內容的製作上,也會有比較多的把關。

像是我自己在商業、行銷、財經這個領域,所以就會訂閱像是數位時代科技新報關鍵評論網行銷人天下雜誌等大型媒體,常常會推播一些領域的新知。(延伸閱讀:網路新聞媒體推薦)

在閱讀這些網路內容媒體時,最重要的還是要確定資料的正確性。通常我都會往回追,找到資料的最源頭,一般會來自外國媒體或學術機構 (如果你外文能力不錯,會建議你直接追外國媒體)。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判斷資訊的正確性,也不知道怎麼追第一手資訊的話,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五、領域大神個人帳號

追蹤領域大神動態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要學習知識,跟最厲害的人學習是最快的?與其看被包裝、重製過後的資訊,不如直接看資訊提供者的原內容,再去自行思考判斷。

所以我認為還有一個不錯的學習管道,就是直接追蹤領域中大神的個人帳號,會很常看到他們對於領域的一些新觀點,你也可以學習他們是怎麼去思考的。

而通常來說,一個領域中會有不同的大神,他們的觀點不見得相同,有時候會是對立的,但我仍建議要都去追蹤,理解正反雙方的思維,並自行去思考,甚至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會是學習最快的方式。

至於大神該怎麼找?有幾個方式:

  • 各種知名企業或機構的創辦人
  • 創辦人提到的前輩或學習對象
  • 網路內容媒體提到的成功人士
  • 暢銷書籍 (或經典作品) 的作者

不過要注意的是,有時候「知名」不一定等於有能力,反而有些默默無名的才是超級大神,所以還是要仔細去判斷一下,才不會找錯學習對象。

我喜歡用什麼線上管道學習?

我把自己的學習階段我拆成三塊,每一塊都會利用不同的管道來學習:

  • 入門:電子書
  • 理論/實務:線上課程
  • 觀點:大神帳號

通常,我想要理解一個新領域時,我會先去找這領域的經典書籍,並購買電子書 (或實體書) 來看。因為我認為經典書籍大多時候都是一個領域的「本質」,所以從本質去理解,我認為會是最快的方式。

當我確認這個領域我是有興趣的時候,我會去找相關的線上課程來學習,通常我會再把線上課程分成「理論」與「實務」的課程,我會先去買理論的課程,把理論理清楚後,再去找不同且大量的實務課程,理解不同講師的實務操作過程,確保自己學習是全面的。

當我認為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知識有一定的能力後,我會開始去關注這個領域的大神,有可能是課程的講師,也有可能是這領域中知名企業的創辦人,最主要是想要聽聽這些走在最前端的人,他們有怎麼樣的觀點,也讓自己在現有的知識外,有不同的新想法。

而這三個管道的順序,我認為不能調換,例如在基礎不足時先去追大神,那基本上只會「聽不懂」或「亂理解」,我認為這對於學習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學習不求一步登天,基底打穩比較重要。

當然,以上輸入的過程中,我都會搭配輸出,無論是文字創作,還是實務操作,最重要的是確保自己真正有「理解」,可以面對不同的情境,而不是只有表面上的學會而已。

我認為網路自學要注意什麼?

#1 找到最合適自己的資源比較重要

雖然我前面提了那麼多網路自學管道,每個管道都有非常多的資源可以去學習。但不管如何,你一定要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資源,畢竟學習知識的是你,不要勉強自己去模仿別人的學習方式。

舉例來說,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不喜歡上線上課程,那其實也沒關係,你還是可以藉由看書,或是實體課程來學習,找到你喜歡的方式,才是增加學習效率的方法

至於要怎麼樣知道適合自己的學習管道是什麼?我認為要先多去嘗試,才會漸漸知道自己要什麼。

像我過去,會買很多書籍來看,無論是理論還是工具書,但後來我發現,比起書,我更喜歡有系統化的線上課程。所以在那之後,我買書就只買領域的經典書,理論跟實務都直接利用線上課程來學習。

延伸閱讀:線上課程老師怎麼挑?5個小技巧幫你選到好講師

#2 任何的學習都需要保有自我觀點

我知道學習時,最容易有的問題,就是會對於自己的想法自我懷疑,尤其是看到一些老師教的,跟自己理解的是不一樣的時候。

但這時候你需要做的不應該是自我懷疑,反而是要去剖析為什麼對方跟你想得不太一樣。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只是做法不同,但背後的邏輯是一樣的。

即便真的跟你的邏輯不一樣,也不見得代表你錯。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會是去向對方有禮貌地確認 (可參考:如何請教前輩?),甚至你能夠把你的想法提出來,看看對方是怎麼回應你的,有時候可能對方也沒有這樣想過。

所以,其實有時候我會認為學習上,還是要有「交流」會比較好,藉由不同觀點的碰撞,才能夠建構出更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會讓你有機會認識很多厲害的人物。

結論:搭配輸出學習效果更好

以上介紹了不同的網路自學管道,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學校教課書學習,更多的是不同的學習資源,不知道你有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呢?

而無論你是如何進行學習、用哪種方式輸入知識的,都會建議你一定要搭配「輸出」,才能讓你的學習效果加倍。有些知識,學了半天,不如你直接實際操作過一次,你就能馬上明白。

最簡單的輸出方式,我認為會是用文字,在個人動態或部落格平台上寫下來。如此不但能夠有效幫助你統整及組織,同時累積的內容,都將成為你的一種資產,慢慢地你也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大神。

線上課程/平台相關優惠資訊

網路學習資源延伸閱讀

網路自學管道有哪些?5個幫助我學習新知識的地方 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文章目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