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 KOL?
那你得先學會勇敢提出論點
前言
這陣子「鍾明軒配音事件」討論度非常高,相信各位都多少有關注到。
如果還不了解這個事件的人,可以自行去搜尋關鍵字,或是可以快速看一下志祺的報導:
不過今天並不是要討論這個事件,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從這件事中得到的一些感悟。
那些埋藏在低調中的畏懼
那天看到了這篇《工作人雜誌》的文章:《因配音遭取消,鍾明軒槓上《鬼滅之刃》代理商!有話直說,這種個性有錯嗎?》
雖然只有短短 500 字,但卻讓我陷入長思。思考什麼?思考 KOL 的本質。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個性屬於比較內向,很容易在創作的過程中「保持低調、維持友善」,講白了就是不喜歡引發對立,所以盡量保持中立。
創作的內容中,選擇以客觀的事實來闡述,在主觀評論的部分則是輕描淡寫。
更不太會主動在社群上面分享,害怕自己的觀點引發對立、害怕粗淺的內容被前輩們看笑話、害怕酸民們無情的輿論。
但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卻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KOL 別中立,面對爭論不畏懼
KOL (Key Opinion Leader),中文叫「關鍵意見領袖」,顧名思義需要對於事物有獨到的觀點,吸引一群與自我價值觀相近的人,成為這群人之中的領袖。
所以身為 KOL,你必須夠「獨特」,你的觀點、想法總是需要不流於俗,才有辦法吸引到一群願意信任且追隨你的人。
然而當主觀性高了,又是與常人邏輯相對時,無可避免的一定會獲得某部分人的厭惡、甚至抨擊,我想這也許是每個 KOL 都必經的過程。
(延伸閱讀:遇到酸民怎麼辦?深度剖析他們脆弱的內心)
也就代表著,走上這條道路,不太可能永遠抱持中立,因為不夠出眾的人也很難被看見。
我很喜歡 Joeman 在他的十週年感悟影片中提到的一個觀點:「我先讓你認識我,你不喜歡我沒有關係,你認識我夠久,有一天你會喜歡我的。」(下方影片 25:22 開始)
的確,在大家還不認識你的時候,大多都是杞人憂天。同樣的論點,素人與 KOL 同時發言,永遠討論度較高的都會是 KOL。
你沒有名,你什麼都不是,沒有人想要討論你。當有人開始討論你時,不管正面負面,某個角度來說都算是成功的第一步。
所以我總是會羨慕那種對自己很有自信,可以無畏地盡情表達自己、分享自己的人,他們能想盡辦法讓自己大量曝光,讓別人認識。
- 遇到前輩抨擊,不會畏懼堅定立場;
- 遇到酸民輿論,大而化之不以為然;
- 遇到公關危機,勇敢面對坦承錯誤。
這對我,對社團中一些也很內向的人,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我自己是如何做的呢?
沒有其他方法,只有嘗試跨越。
我很感謝自己誤打誤撞創立了專屬於部落格創作者的社團,也很感謝自己給自己訂立週二要分享貼文的規定,因為這是逼自己跳脫舒適圈的方式。
在經營自媒體之前,我是個連社群都不太用的人,雖然平時也會記錄生活,但都僅是私下的自我紀錄而已。
在經營社團後,才開始練習將自己的內容放到大家面前,學習勇敢提出一些主觀性的論點。即便不是每個內容都完美,也不是每個論點都使人認同。
很多時候其實不用大家說,我比任何人都知道這次產出的作品並不好,因為在撰寫時的感覺就完全不對了。
但時間到了,作品就是得出去,即便可能連自己的及格標準都不到。
好的狀況,不及格的作品也能獲得大迴響;壞的狀況,滿意的作品也會被抨擊、被輿論。
當然,久了也就習慣了。因為不管結果如何,我的目的都達成了,我成功將我的內容曝光出去了。

我現在漸漸能夠理解我在經營自媒體初期,一位前輩跟我說的話:「身為自媒體創作者,進度永遠比完美重要。」
也許意思就是指:不用想一次就把內容做到最好,定期且規律地產出,好好累積作品,先讓別人看見你比較重要。
再好的內容,如果數量不夠多,就不容易被大家看見;就算看見了,也很難因為幾篇內容就對你產生信任,更不會因此成為一位 KOL。
小結論
說的有點多,想表達的內容也不少。
最後還是老習慣,用條列式來做收尾:
- Kol 不要畏懼發表自己的觀點,因為這是你的職責。
- Kol 不用想保持中立,這樣反而不容易讓你被看見。
- 了解自己最終目的,保持堅定,中間的都只是過程。
- 明白自己弱點,想辦法去跨越,舒適圈不是好東西。
- 先求有,再求好,完美主義是你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 想要長久走下去,先充足自己的內容,你才有本錢。
- 信任是一種累積,建立在大家對你長久以來的熟悉。
身為創作者的你,在這一路上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悟呢?歡迎留言跟我說喔。
後記
關於此貼文的一些紀錄:
- 貼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19594914841063/permalink/2069661249834425
- 發佈於 2020-11-10,是【星期二分享文】的第十三篇。
- 這篇貼文我覺得蠻特別的,迴響的人都是平常比較少出現 (反而平常常出現的這次都沒出現)。我在猜想這些人可能也屬於內向者,在「內向」這個點打中了他們的點,於是浮出水面給予回應。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貼文,或是看完後有什麼感觸,也都歡迎在下方留言和我分享交流喔!


一位內向的男孩,喜歡思考多於說話。
多年經營部落格,想讓文字成為你我溝通的橋樑。
這邊,是我成長的溫床,也是你最溫暖的歸屬。
商業合作:[email protected]
預約服務:deanlife.blog/service
深入認識:deanlife.blog/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