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靈感如何源源不絕?
3個「治本」的小技巧
前言:創作者最需要「靈感」
靈感,創作者們的衣食父母。沒有了想法,想創造內容可謂天方夜譚。
身為創作者,一定都遇過缺乏靈感的時候,即使平時想法總是源源不斷。
尋找靈感的方式很多,相信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有些方法治標,有的方法則是治本。
在聽大家分享之前,我想先來說說自己是如何保持有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學習不是功課,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創作者是個高度輸出的工作,若無搭配持續性的輸入,內容絕對有枯竭的一天,「學習」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比起限定自己每天一定要完成多少進度的學習,我更喜歡讓「學習」充滿在我的生活中,讓它們變得更容易被接觸到,漸漸成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在平常會接觸到的生活細節中,佈滿各種能夠學習的知識訊息。
我很愛逛論壇,一逛就是一個下午。所以我將追蹤的版全部換成創業、自由工作者、行銷版…,當我閒來無事又點開論壇時,接觸到的還是這些資訊。
Youtube 也是,娛樂性質的頻道不在我的訂閱名單中,取而代之的是商業、行銷、成長類型的頻道,當我想休息偷懶看 Youtube 時,看到的也還是知識性的訊息。
剛開始也許很不習慣,但它不該是種壓力,目的是要讓這些資訊「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就算只是將這些內容當作背景音在聽,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下,對於知識的吸收也是有一定的效果,想法較不容易枯竭。
轉換環境,斷絕你的「習慣」記憶

看到床會想到要睡覺休息;進入廁所會想到要如廁盥洗;坐上餐桌會想到要用餐進膳。
人對於每個環境,總是有著特定的習慣記憶,認定那個地方就是做什麼的,就算不多加思索,也能在那個地方做著相同的事情。
在一個環境待久了,很容易將事物與其連結,培養成一種習慣。這樣的習慣在某些時候也許是好的,但在思考上總限制了我們的思路,讓想法與靈感堵塞不通。
創作者什麼都能固定,唯獨「想法」絕不能被限制。
平時的我,總是待在自己的小房間裡,面對著電腦,撰寫著文字。漸漸身心靈都養成了習慣,習慣在這個空間思考著相同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決定去環島的其中一個原因,想讓自己轉換環境,接收不同的人事物。就算要辦公,也不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在新環境中,靈感從未缺乏。
如果在某個環境中缺乏靈感,很多時候是「情境連結」在作祟,讓你習慣了這一切。
換個環境吧,切斷連結,所獲得的絕對會是你意料之外的。
培養一個專屬於你的「思考」之地

算是前一點的延伸。
我是城市長大的小孩,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必須學會自己搭大眾運輸工具上下學。
公車上位置很多,但我總是習慣坐在右後方倒數第三排靠窗的位置,一直到現在,我還保留著這樣的習慣。
對我來說,這個位置很安靜,安靜到我能夠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公車行駛中窗外的景象,像是一幕幕的生活跑馬燈,能夠讓我沉靜下來,思考一路走來的人生。
有多少想法,乍現在這短短的乘車時光;又有多少抉擇,改變在這個不起眼的座位上。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個沉思之處。
家中落地窗旁太陽灑落之處;房間中微光沾染的那一隅;下班後獨自一人的駕駛座。
讓這個地方,隔絕世俗的喧囂,只有你,以及一顆淡然自若的心。
唯獨靜了,靈感才會願意出現。
後記
關於此貼文的一些紀錄:
- 貼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logdna/permalink/2090724557728094
- 發佈於 2020-12-01,是【星期二分享文】的第十六篇。
- 此文是在我環島回來撰寫的第一篇貼文,當時對於環島帶給我的感觸還記憶猶新,於是趕快紀錄下文字分享給社團中其他的創作者們。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貼文,或是看完後有什麼感觸,也都歡迎在下方留言和我分享交流喔!


一位內向的男孩,喜歡思考多於說話。
多年經營部落格,想讓文字成為你我溝通的橋樑。
這邊,是我成長的溫床,也是你最溫暖的歸屬。
商業合作:[email protected]
預約服務:deanlife.blog/service
深入認識:deanlife.blog/about